瞭望|问道中医药:中医药出海,敢问路在何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瞭望 Author 《瞭望》新闻周刊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行业评论类自媒体!
征集丨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稿,投稿微信:aicaojilu
◆ 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已在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巴西、罗马尼亚等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获得了上市许可
◆ 疫情加快了中医药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脚步,古老的中医药与“时尚”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千年瑰宝焕发新生,站上发展新风口
◆ 当前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远超过国内中医药。有业内人士认为,“中药国际化”或正在演变为“中药材国际化”
◆ 中医国际化并非易事,一方面可让中医文化先行一步走出去,在海外大力推广中医文化;另一方面中药自身方面,也要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和制药工艺水平,并建立完善质量追溯机制
◆ 本期《瞭望》封面报道:《问道中医药》
壹
问道中医药
文/胡梅娟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900万。这一场世纪瘟疫,将人类命运前所未有地连在一起。
每一次大疫发生,都是一次大灾,也是一场大考。中国强大的抗疫力量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表现夺目。其中,中医药成为重要的战疫生力军,书写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新篇章。
此次疫情,让世人经受了病毒的严重危害,也看到了中医药的宝贵价值。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再次肯定了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有效方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可以说,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贡献为中医药发展与走向世界增加了说服力。同时,也让国人切身体认振兴中医药关乎全民健康,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文化自信……
中医药是多重意义上的战略资源: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推动这些战略资源价值不断释放,须不遗余力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 2019年7月12日,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金宏社区,医务人员为市民进行艾灸治疗 邢广利摄
道地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神农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经集注》等典籍对道地药材多有论述。但市面上一些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优劣混杂,“中医毁于药”的担忧与日俱增。如何从源头种植、加工炮制、市场流通等环节保障中药质量稳定可控,让百姓吃上放心好中药,成为当务之急。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在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需要不断发挥其独特优势,实现医自民间,惠泽民间。无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日常救死扶伤,中医药的疗效都有目共睹。用疗效说话,护佑百姓健康是中医药要守好的正道。
一中医、一脉枕、一根银针、望闻问切、拔罐针灸,这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如今古老的中医药已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望闻问切上了云端,膏散丹丸也实现智能制造。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结合,让千年瑰宝踏上新赛道,为其创新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以疫情期间国外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为切口,走好中医药国际化道路,特别是中医药成本低,简便灵验,成为消除发展中国家健康鸿沟,促进全人类健康的一剂良方。但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效率还有待提高,一些困局仍然待解。
古训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当前中医药振兴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需要坚定中医药学的科学自信,明白中医药的独特方法论,坚守中医药的品质保证,让中医药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成为应对全球卫生挑战的济世良方,成为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黏合剂,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让中医药以现代化姿态走向世界。LW
贰
古老中医药迎来多重新风口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汪海月 田晓航 高博
从《神农本草经》到抗疫良方“清肺排毒汤”,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更让民众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群众基础越来越“雄厚”。疫情加快了中医药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脚步,古老的中医药与“时尚”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千年瑰宝焕发新生,站上发展新风口。
▲ 2月20日,甘肃省中医院药学部中药房,药师在配制中药颗粒 范培珅摄
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窗口期
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3岁的叶先生7月7日入院时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普通型确诊病例。经中药清肺排毒颗粒治疗6天,于7月15日出院。他出院时体温正常大于3天,复查咽拭子病毒核酸连续3天阴性,没有不适症状。
新冠肺炎疫情中,像叶先生一样受益于中医药的患者数以万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说,中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
“中医并不都是慢郎中。中医药治疗流感类疫病,只要病因病机分析透彻,遣方用药合理严谨,就可以很快扭转病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说。
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相关中药企业获益明显……经此一役,社会大众对中医药及其适宜技术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在国内不断发展,国际需求也在增加。在这场席卷全球200多国的疫情中,多国把目光投向中医药这一抗疫新利器,传统国粹迎来振兴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
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长年向30多个国家出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据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合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证实中医药疗效显著,世界各国对中药的需求量明显增多。
“疫情期间,我们每天会接到十几个来自世界各地医院的咨询电话,除了之前东南亚、韩国地区的老顾客,法国、德国、西班牙这些欧洲国家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赵维合说。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月我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量为1.42871万吨,同比增长29.9%,出口金额为117.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1.5%。
除了向海外供给中药材,疫情期间,中国还积极向各国分享中药抗疫经验,向世界贡献东方智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介绍,疫情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82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中国中医药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展示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成效;根据需求向10余个国家捐赠中医药产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中医师赴27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抗击疫情。
疫情带来如此深度和广泛的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前所未有。在赵维合看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一带一路”给中医药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中药企业更应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维护好中药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
“疫情当前,我国中药出口逆势增长,但中药国际化任重道远,需要从源头环节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并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和认可中医理念。”亳州海关查验科科长王杰说。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认为,当下是培养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良机,要用现代的、世界的语言来讲好中医故事,为中医真正扎根海外增添说服力,这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重要贡献。
政策利好中的守正创新新风口
尽管在此次抗击疫情当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中国抗疫方案中的一大亮点。但在网络上,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打着所谓的“科学化”“现代化”旗号,从根本上否定中医理论。
针对这些争论,不少中医从业者表示,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医治群众的头疼脑热特别是疑难杂症,中医药的疗效有目共睹,用疗效说话,服务好群众才是正道。
从医近30年的河北省安国市老中医付辉从市区调到门东村的“国医堂”后,感触颇深。“来到这里的50多天里,我通过拔罐、针灸、按摩等中医手段为600多个病人诊治,没想到中医这么受群众欢迎,我也很有成就感。”付辉满是自豪地说。
付辉所在的“国医堂”建于2018年,是乡镇卫生院建设的中医诊所,主要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服务。“基层中医馆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带给了更广大的群众,为老百姓带来了切实的福利和实惠,也有助于把中医药的文化推广到乡土大众。”付辉说。
截至目前,安国市实现乡镇级医院“国医堂”全覆盖。2019年全市乡村两级中医药诊疗人次数达到318680人次,较2018年增长21.59%。
为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中医药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取得积极进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说,2019年我国新增备案中医诊所6000多个,74%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中医馆。
针对民间很多从事多年中医医术实践活动、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无法通过统一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情况,作为中医药法配套制度文件之一,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改“考试”为“考核”,采取专家现场集体评议的方式对实践技能和效果进行考核,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三年来,已有近3800人通过了第一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有力促进了基层中医力量发展。
为了用好经典名方服务百姓健康,近年来国家还多次发布政策意见,要求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推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鼓励中医药类老字号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位于安徽亳州的中医药老字号承庆堂始创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年来,承庆堂加强对古典经方的梳理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适当地增、减、化、裁,整理出一整套膏剂配方,品种多达20余种。
在发掘和还原古方古法、遵古炮制的基础上,这一老字号不断推进机械化生产和新药研发,将产品扩展至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养生滋补类膏方和风湿骨病系列膏方,销往全国各省区市。
“如今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家和民间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们也得怀着草木本心,传承守正,寻求创新,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名方,更好地造福老百姓。”承庆堂第四代传人李正风说。
因其简便验廉,近年来,中医药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欢迎。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
让好方子治愈更多患者,让中医药为护佑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是关心中医药事业发展人士的共同呼声。
云端上的新赛道
一中医、一脉枕、一枚银针、望闻问切……这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现如今,中医药早已突破人们的传统认知,搭上新技术的快车实现弯道超越。
“望闻问切”是中医获取疾病信息的基本手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面的“四诊”难以实现,但对中医问诊的巨大需求和互联网的发展却给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了中医与互联网结合,走向云端。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者看到院长杨文明正在用电脑为一名远在江西的病人进行“远程会诊”。通过观察病人上传的舌苔图像、对病人进行线上询问,在非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杨文明开具了一张电子处方。
“五年前,我就为这个孩子看病。病人两地来回跑非常折腾。如今通过互联网中医院的平台,我可以通过患者线上发来的照片和视频为其会诊,调整用药,这样让信息多跑路,他们少跑路。”杨文明说,中医需要多次复诊,而互联网问诊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时间成本,扩大了服务群众的半径。
据介绍,上半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累计接受线上问诊6500余人次,疫情期间上线电子处方及药品快递功能,完成在线处方配送1260张。
5G网络等技术更是为互联网问诊助力加码。为了满足中医“望闻问切”对于色差的高要求,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新上线了“5G互联网+中医”,中医专家可以实时获取高清舌苔、面色等影像数据。
不仅望闻问切上了云端,膏散丹丸也实现了智能制造。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慧煎药中心,46台煎药机正一刻不停地熬煮中药,一旁的包装机将熬好的中药自动打包,煎药师再贴上标签。
“自动化煎煮大大提高了效率。现在一天可以煎煮300多份药方,而且通过扫码实现煎药全流程追踪,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到药品所处的状态。”智慧煎药中心主任韩光磊说,病人也可以选择快递的方式,由医院直接寄送回家,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从一剂汤剂回溯到一粒中草药种子,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人从源头出发,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实现标准化。
摄像头、传感器、报警系统……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基地,物联网系统正对一万多亩中草药的生长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我们设定了一套标准化的中草药生长指标,如果中草药生长的温度、湿度或二氧化碳指标不正常,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工作人员会进行调整。”赵维合说。
药材的炮制加工同样应用物联网系统进行标准化生产。“目前中草药的烘烤、干燥、切制、包装这一系列流程基本实现机器自动化生产加工,如果指标不达标会发出提醒。”赵维合说。
加工炮制完的产品则都附有二维码。“我们从2009年开始着手做安全追溯系统,保证用户扫码就可以追溯到产品的各项信息,让用户更加放心。”赵维合介绍说,通过全流程的标准化,协和成生产的中药饮片得以顺利出口到多个国家。LW
原题《中医药站上新风口》
叁
中医药出海敢问路在何方?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高博 田晓航 汪海月 杜一方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严峻的国际抗疫形势给部分中医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来契机,但受制于准入制度、文化差异等,中医药出海目前多停留在华人圈子,中医药国际化并非易事,一些困局仍然待解。
▲ 2月20日,安徽省亳州市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药商们正在准备药材 张延林摄
乘风出海助力全球抗疫
6月29日,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近日收到老挝卫生部食品药品司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公司药品连花清瘟胶囊符合老挝中成药标准注册。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相君表示,这标志着公司具备了在老挝市场以药品身份销售该产品的资格,也将对其拓展海外市场带来积极影响。目前以岭药业还在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启动了注册工作。
在中国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一大亮点。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此前在与美国针灸与东方医学协会专家们视频连线时表示,我们没有找到特效药,但是我们有有效方案,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中国推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方”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截至目前,连花清瘟已在加拿大、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巴西、罗马尼亚等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获得了上市许可。公开信息显示,连花清瘟胶囊在美国申请注册的Ⅱ期临床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医药界人士表示,伴随着全球抗疫,很多国家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会考虑尝试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此次疫情对中医药拓展海外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支援非洲抗疫的河北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边东是一名中医专家。边东介绍,当地卫生部门以及医护人员都注意到中医药在中国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希望能将相关中医药引入,用于治疗当地新冠肺炎患者。
刚果(金)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穆延贝教授是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该研究所也是此次刚果(金)防疫新冠肺炎疫情的负责机构和唯一的核酸检测机构。在交流活动中,穆延贝教授和其团队成员对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的应用情况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多次就中医药提问。
涉海翻山还有几道坎
受访专家表示,尽管日益加剧的海外疫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推广,为中药打开海外市场制造了新契机,但目前中医药出海依旧困难重重,要进入海外医院并非易事。药品理念、法律法规、文化差异等成为中医药出海落地必经的几道坎。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中药出口金额停留在数十亿美元级别,未能取得更大突破,而西药制剂出口额已经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差距悬殊的数额背后,是中药出海面临的现实困难。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中药作为药品注册在美国尚未取得零的突破,在欧盟能成功注册的也屈指可数。
拿以岭药业为例,虽然连花清瘟胶囊已获得多个国家注册,但整体看在国外销售尚未形成规模。吴相君告诉记者,一方面各国对中药产品的注册要求各不相同,制约了其在全球上市推广;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通道不畅,影响了药品的全球市场覆盖。
“中药缺乏能使西方国家认可的统一科学标准。”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庆友表示,在我国抗疫中,中医药的有效性已被证明,但中医药体系和西医理论体系差异较大,中医药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一直未能被接受。中药是多靶点干预,一般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这也是中药难以通过外国药品审批,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的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中药“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极大影响了其国际化推广。目前海外销售目标客户仍以华人为主,产品也多集中在药材或者饮片,中成药大部分是通过援助等渠道进入欧美市场。
边东说,中医药走进非洲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第一难题就是交流。如何翻译中医药相关的专业术语,使他们更好理解是个重要前提。而且中药材如何入关,是按食品还是药品入关,这都是问题。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药走出国门面临的巨大挑战。海外国家对中医药不了解、不理解,而且各个国家药物注册审批法律不同,制约了中医药在全球的上市推广。”吴相君表示。
连花清瘟在一些国家也是以“植物药”“天然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等身份注册获得上市许可。连花清瘟早在2015年就进入美国FDA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试验,但目前仍在病例收集阶段。
此外,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中医药在国外传播效果有限。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孙晓丹表示,在德国,中药的使用可能仅局限于华人圈和一些跟华人结婚的当地人。德国中草药品种有限,也缺少真正好的中医医生,中医药目前还没在德国火起来。
如何柳暗花明
当前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远超过国内中医药。中医药界流行一句话: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窘境。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中药企业喊了多年的“中药国际化”或正在演变为“中药材国际化”。在日韩等国的强势占领下,中药抢滩海外市场势必要经过重重考验。
业内人士指出,中医国际化并非易事,一方面可让中医文化先行一步走出去,在海外大力推广中医文化;另一方面中药自身方面,也要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和制药工艺水平,并建立完善质量追溯机制。
张伯礼院士表示,由于文化和医疗准入、药物标准等差异,中医药参与国际抗疫任重而道远。我国有关组织和机构已向伊朗、泰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此外,还选派中医师赴外支援,并一直与境外相关单位、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院士说,中西方文化不同,让西医接受中医不太容易。毕竟是两个不同文化,发达国家并不是都能接受中医药。抗疫国际合作视频连线就采取了从民间入手,在社区以补充医学、替代医学方式进入,从华侨医生、华人开始铺开的思路。
许庆友表示,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关键在于要让中医药文化先走出去,让中医药文化和治疗理念被海外人士广泛接受,中医药产品自然就更容易打开国外市场。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为助推中医药出海,除了探究中药产品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外,还应对生产全程质量标准、监测方法,特别是质量监控指标选择、测定方法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加强研究投入。
许庆友建议,中医不光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可借鉴日本汉方医学的提取和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同时,国家应加强中医学教育培养力度,努力提升中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煎煮费时、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中药饮片的“粗、大、黑”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人用药需求。安国市聚药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占江说,“体积小、易携带、服用方便的中药颗粒配方应该被鼓励研发生产,作为中药饮片的补充,促进道地药材的利用,这将更利于中医药走出国门。”
延伸阅读
瞭望丨张伯礼:在某些关键环节,中医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全球告急: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出海战疫难点哪里?信息量很大!
全球多国寄重望于中国中医药!人民日报:海外战疫,瞧瞧咱中医的位置!
中医药海外订单猛增,涨价6倍仍供不应求!中医药“走红”海外还有多远?
微博:凤凰TCM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